主题分类 | 体裁分类 | ||||
索 引 号 | 01429015X/2024-00025 | 发布机构 | 淮安市城市管理局 | ||
文 号 | 淮城管复〔2024〕11号 | 公开日期 | 2024-06-28 | ||
文 号 | 淮城管复〔2024〕11号 | 公开日期 | 2024-06-28 | 失效日期 | |
名 称 | 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94J105号建议的答复 | ||||
关 键 词 | |||||
内容概述 | |||||
时效说明 |
徐田代表:
您提出的《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》已收悉,首先感谢您对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。您在建议中对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三条建议,内容准确、中肯,契合我市发展实际,市城管局高度重视,经过认真研究,深入调研,现答复如下:
一、抓习惯营氛围,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
一是造浓分类宣传氛围。各县区积极组建志愿者队伍,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3万余人,今年以来按照“每月有主题、每月有活动”原则,在全市范围联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、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等主题活动,开展进广场、进楼宇垃圾分类知识宣传、上门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,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机关、进小区、进企业实现常态化。持续深化“积分兑换”“有奖问答”“红黑榜”等机制,引导群众积极参与。全市共建成4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、50余处街头或小区宣传阵地,宣教基地长期对外开放,各县区不定期组织市民、学生参观基地,今年以来已开展参观活动60余次,有效拓展了市民垃圾分类知识,提升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。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继续动员志愿者进小区、进商场等现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,通过现场讲解的方式,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,并积极探索新的宣传模式,合理运用网络平台,打破区域限制,让更多的人了解垃圾分类,加入垃圾分类行列中来。
二是强化学校教育。通过“垃圾去哪儿”环卫体验之旅、小小志愿者争做垃圾分类指导员、“小手拉大手”等主题活动,深入开展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活动。5月,市城管系统在第二届全国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,开展各类“进校园”活动89场,收集垃圾分类主题优秀绘画200余份,直接参与人数达到20000余人。区分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印发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读本1万余册,并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课堂教学。利用班队会、升旗仪式、志愿服务等全校性活动,结合学校公众号、校园宣传栏等平台,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教育。广泛开展班级黑板报垃圾分类主题评选、制作手抄报、知识竞赛、废品回收制作时装展示、参观垃圾处理企业等多形式垃圾分类实践活动。运用班级班会课、家长会,强化家校联合,达到教育一个学生、影响一个家庭、连点成面的宣传教育效果。目前,全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开展率、教育普及率均达到100%。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教育局等单位的联系,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垃圾分类实践、教育活动,形成“教育一个孩子,影响一个家庭。改变一个家庭,带动一个社区”的良好局面
二、持续推进“互联网+”模式,提升回收利用率。
要求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,加强与商务部门联动,整合线下可回收物回收站点管理。深入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的有效衔接、融合。合理布局可回收物回收站点,收编“拾荒”队伍,形成扎根社区的基础网络。推广运用手机APP、微信小程序等网络回收平台,实现网上预约、上门回收,扩大回收网络覆盖面。并加大与“爱回收”、“奥帆”等企业的联系,实时掌握企业每月收集、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数量,全面了解可回收垃圾的去向和利用率,切实提升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。现在,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“两网融合”还需进一步深化,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不高。下一步我们将出台低值可回收物目录,编制低值可回收物分类投放指导手册。鼓励龙头企业扩大回收网络覆盖面,提高废旧物资回收管理效率。并鼓励各县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,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,引入有资质的企业参与垃圾资源的分类、回收、加工、利用,从而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、回收废旧资源的良好局面。
三、抓短板提质效,实现垃圾分类长效化
一是积极争取专项经费。前两年,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被纳入到“民生实事”项目中,每年专项资金投入达5000万元以上,去年全市共投入约5800万元(其中:省级奖补1910万元,市财政配套500万元,其余为各县区自筹)用于升级分类投放设施,完善分类收运体系,组建运营保障队伍。要求各县区政府将垃圾分类保障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,及时拨付,确保项目按期实施。今年,受大环境的影响,市级财政未将垃圾分类资金纳入预算,各县区财政吃紧,垃圾分类保障资金严重不足,我们将继续积极争取省级垃圾分类专项资金,并督促各县区加大资金投入,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完成。
二是推进小区常态化运行。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四分类小区与省级达标小区的建设,因地制宜推动垃圾分类小区“宜房则房”建设改造。2023年,全市新增四分类小区465个,新增省级达标小区195个。持续推行“定时定点定人督导”管理模式,开展“误时投放”精准化治理专项行动,加强误时投放点管理。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正向引导激励机制,持续深化“积分兑换”“以物变现”等增值服务。综合运用“红榜”“示范户”“文明家庭”,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。下一步,市局将加大对各县区垃圾分类专业指导力度,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专业指导培训班,提高垃圾分类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。同时开展实地调研,学习周边市先进做法,再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制定我市垃圾分类奖补标准,计划将省市垃圾分类专项奖补资金转为对相关街道、回收企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奖补,进一步调动各方积极性,发挥正向激励作用。
三是实现常态化监督。根据上级相关要求,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已移交至街道管理,市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人员通过每月抽查、每季度全面核验的方式,对全市已建成省级达标小区运行情况进行考核。要求各地城管部门每天对清洁小屋(分类亭)的督导员在岗履职情况、分类设施规范设置情况、居民分类投放情况、小区环境、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等进行考核,发现问题及时交办、限期整改。每季度核查均印发核查通报,并抄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,通报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,压实各方责任。下一步,市局将对各县区往年已创成的达标小区进行“回头看”,对照省级考核要求,梳理问题清单,限期整改,切实提高小区垃圾分类实效。
近年来,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与住建部、省住建厅的考核标准、与各级领导的要求和群众期盼,还存在一定差距。今后,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、省、市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,围绕您提的宝贵建议,持续以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为抓手,加强对垃圾分类设施的管理维护,切实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效。在此,再次感谢您对城管事业和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并请您一如既往关注我们的工作,多提宝贵意见,以促进我们工作取得进步。
淮安市城市管理局
2024年6月6日